阿摩司是一位南国的普通农夫,并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,却被神差遣向北国宣告审判,这注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任务。但先知的事奉并非因为自己为神发热心,而是因为神的话语掌握了他,令他无法抗拒。
《何西阿书》让我们看到「神就是爱」(约壹四16),也看到「我们的神乃是烈火」(来十二29);《阿摩司书》让我们看到神「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,使公义如江河滔滔」(五24);而《约珥书》和《阿摩司书》合在一起,则全面地阐明了「耶和华的日子」(五18;珥一15)。这三篇放在《十二先知书》的前面,清楚地表明了整卷《十二先知书》的主题:神在「耶和华的日子」的审判,乃是因着祂公义的要求,也是出于祂爱的挽回。因为人已经全然败坏,不可能遵行天父的旨意(太七21);所以神要彻底拆毁人的肉体生命,将神儿子的生命放到人里面,才能使人活出神的性情。到那时候,信徒才能用外面的行为来印证里面的信心,让世人能「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」(太七20),因为「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」(雅二17)。
灭亡前夕的北国社会,与今天许多物质繁荣的国家一样,充满了罪恶:拜金主义流行,政府滥用权力;富人奢华无度,穷人欠债卖身;社会弊病丛生,全民道德低落。更糟糕的是,选民还有自欺欺人的宗教优越感,自以为活在神的祝福当中(五18),有免受审判的特权,自信心和安全感都爆棚(六2-3;九10);表面上宗教气氛浓厚(四4-5),实际上毫无敬虔的实际(五21-25)。因此,神戳破了北国虚有其表的「属灵泡沫」,宣告:「在地上万族中,我只认识你们;因此,我必追讨你们的一切罪孽」(三2)。
有些人断章取义地引用《阿摩司书》,作为教会参与政治的圣经根据。但《阿摩司书》并不是在讲政治,而是在讲「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」(四12)。《阿摩司书》针砭时弊,但所发表的信息并不是为了解决社会的罪恶或道德的问题。因为人已经全然败坏,不可能求善离恶、秉公行义(五14-15),「却使公平变为苦胆,使公义的果子变为茵陈」(六12),甚至「将公义丢弃于地」(五7);虽然神一再宣告「要寻求耶和华,就必存活」(五4、6、14),但百姓却一面前往伯特利和吉甲寻求代替神的金牛犊(五5),一面追求外邦偶像(五21)。因此,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,并不是人的良心发现、道德觉醒或社会革命,也不是高举人道、人权来推行社会公义,而是神的彻底拆毁(三15;七8;八1-2;九1-4、8-10)和重建(九11-15)。
阿摩司书曾被人作为「解放神学」的依据,用来支持社会改革和革命。但是,北国社会问题的根源,是因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,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出了问题。即使是神的选民,无论神怎样警告,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是律法中的咒诅,也没有因为这些警告而回转,何况是那些不认识神的外邦人呢?因此,任何改革或革命的结果,都是「你们仍不归向我」,都不可能解决人类的问题。唯一的解决之道,就是「预备迎见你的神」(12节),接受神彻底的拆毁。